Facebook(脸书)发行的Libra(数字货币)跟比特币的区别有哪些?

这个问题其实笔者在头条号的文章《Facebook的Libra能击败比特币、微信支付、支付宝,一统江湖吗?》(https://www.toutiao.com/i6705936057143132684/)一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。这里再简要说一下,具体的区别如下:

1. 中心化 vs. 去中心化

当年推出比特币的宗旨之一就是“去中心化”,它针对的是法币超发的问题。但是它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:缺乏监管。这使得比特币在过去十年被大量用于洗钱、勒索等黑色产业。Facebook通过引入Libra“同盟会”来解决监管的问题。

2. 个人隐私 vs. 数字犯罪

相对于比特币的反向无法追踪,Libra采用了更加传统的方法:

细心的朋友,一定会注意到上面“同盟会”中有一家Calibra的公司,从它的拼写上可以看出与Libera应该很有渊源。其实,它是Facebook为了推行Libra,特地在瑞士注册的一家非营利型公司,独立于Facebook,专门负责Libra数字货币的发行、定价等实际运营。

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,Facebook的创始人小扎同学,在饱尝了2018年多次“隐私门”事件之苦后,痛定思痛,将涉及到用户隐私数据的处理独立出去,并且将注册地放到中立国瑞士,显示了良苦用心。此外,Facebook还得到了渣打银行的支持,推进Libra的合规运营。

这样做的好处在于:一方面确保了用户隐私不被侵犯和滥用——根据Facebook的说法,交由Calibra管理,使得Facebook也没有办法利用这些隐私数据来牟利;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数字犯罪无法追踪的问题。

3. 可控发行量 vs. 固定发行上限

比特币根据其生成机制,总发行量上限是2100万个,而Libra理论上可以无上限。

其原因在于:Calibra将Libra与一揽子实际货币(美元、欧元等)锚定,每发行一枚Libra数字货币,背后必须有等值的实际货币作为支撑。实际货币的发行量并没有固定上限。当然Calibra作为一个拥有这么大权力的组织,必然也要受到监管,监管主体就是“同盟会”。

通过这种方法,使得Libra既可以享受到传统数字货币的便利,另一方面又可以兼顾到发行量,避免“通货紧缩”、“闹钱荒”。

4. 少数服从多数的“默克尔树 ”vs. 一票否决的“一根筋”

Libra和比特币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,但是两者在技术实现上有诸多不同。

相信大家对“挖矿”一定不会陌生。所谓的“挖矿”搞的就是加密运算,谁先给新的账单加好密,谁就拥有向全网总账添加包含这个新账单的区块的权利;作为回报,本次胜出者,会拿到一定的比特币作为奖赏回报。但是,在全网接受这个新区块之前,其他节点都要对它进行校验,以防是假交易或者错误交易。

Libra与比特币在这个方面,处理上大为不同:

第一,总账的物理形态不同:比特币采用的是“一根筋”式的单链结构,Libra采用的是树状结构。

所谓的单链结构指的是:因为新纪录是插在链尾的,而根据单链的数据结构特点,要找到这个区块,并且验证它不是虚假的或者被篡改的,必须从链头开始找。这个时间复杂度是O(n),换言之,要遍历整条链才行。对这个技术细节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参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《小白也能玩转数组和链表啦!》。

而树状结构,新区块是作为叶子节点插入的,根据树的数据结构的特点,要找到它,时间复杂度仅仅是O(logn),换言之,只需要遍历这棵树的高度就行了。对这个技术细节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参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《菜鸟也能“种”好二叉树!》。这种树结构在Libra白皮书中被称为“默克尔树”。

第二,通过校验的规则不同:比特币采用“一票否决”,Libra采用的是拜占庭容错机制——只要通过三分之二的校验者的校验,那么就算通过。

节省了运算时间、降低了计算复杂度,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降低了对算力的要求,需要的服务器和存储等IT设备少了、用的电也少了。要知道,在数字货币世界,电费可是一笔不得了的开支。据说,传统“挖矿”的总电费相当于欧盟一个小国的全国电费。

5. 数据与处理分离 vs. 胡子眉毛一把抓

比特币等传统货币在数字资产安全上的最大问题就是:容易有漏洞记错账。

数字货币,包括在此之上衍生出的“智能合约”,从实现上说到底就是编程技术。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比特币以及传统“智能合约”所采用的的编程技术:

  1. 数据与处理逻辑混合:这里的“数据”实际上对应的就是数字资产,将它与处理逻辑混合在一起之后,就造成对处理逻辑进行编程时,会暴露数字资产,提高了后者被篡改的几率。
  2. 所采用的的动态编程语言缺乏类型安全机制:在IT界有句玩笑话:“动态语言用时一阵爽,上线运行火葬场”。由于缺乏类型安全,很多编程错误到运行的时候才能被发现,而不能在编译的时候就提前识别出来。
  3. 所采用的的动态编程语言引入大量的“后绑定”:所谓的“后绑定”是指:只有在程序运行时才能真正确定调用的是哪个实际逻辑。事前检查的代价很大。
  4. 允许循环递归依赖:容易引人“重入漏洞”。

Libra吸取了上述经验,并借鉴了当今比较成功的一些类型安全的脚本语言,如Typescript等,创造了Move这个新的编程语言:

  1. Move将数据与处理逻辑分离:Libera把数字资产称为“资源”,资源不能拷贝,只能被消耗。
  2. Move引入强类型系统、虚拟机和字节码验证器:使大部分问题在编译期间就暴露。
  3. Move采用静态绑定:这使得可以引入形式验证,来消除传统“后绑定”的隐患。
  4. 同一时间Move只允许一个指针修改同一个可变变量:这使得“脏读”“幻读”等问题被规避。
  5. Move不允许循环递归:规避“重入漏洞”。
  6. Move引入模块概念:Move中的“模块”封装的是不变性,他使得传统的“智能合约”可以被这些模块堆积木一样组织起来。这样带来如下的好处:

第一,为引入合约的形式化验证打下基础;

第二,传统的智能合约是作为一个Token被传递的,而在Move中,模块可以是一个Token,这样可以提供耕细粒度的安全。

6. 单一盈利模式 vs. 多样化的盈利模式

相对于比特币只能通过挖矿获取奖励、交易获取手续费这样单一的盈利模式,Libra盈利可直接来自4个方面:

  1. 手续费:抛开“同盟会”中的其他大腕不说,仅Facebook目前就拥有26亿用户,未来Libra估计将承载50~80万亿美元的交易量,如果按照0.2%手续费来计算,Facebook一年光手续费就可以收到1000亿美元以上,直接超过它现在全年营收。要知道现在红得发紫的华为,从芯片到操作一统一路开挂,三大BG(运营商BG、消费者BG和企业BG)一年的营收也才1000亿美元。这绝对是个“收钱收到手发软”的买卖!
  2. 跨境支付的抢单:目前跨境业务的传统银行手续费是5%左右,这对一些旅游、外贸用户来说,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而Libra作为数字货币,天然具有不分国界的特点;加之,它采用中心化的信任机制,给这些用户也带来使用上的信心。这部分用户大概率会被Libra吸走。
  3. 加盟费:“同盟会”中的会员数量是可以增加的。交1000万美元可以申请一个席位。这个在未来绝对也是一个吸金来源。
  4. 增值的金融服务:当26亿Facebook的用户大部分开始使用Libra之后,意味着Libra的信用也被提升了,这样就可以在此之上开发一下增值的金融服务,参考蚂蚁金服:)你可要知道,“同盟会”背后可是有银行业在后面撑腰,搞金融增值服务那还不是手到擒来。
文章分类 Binance消息 标签: , , ,